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慈悲禧年」通訊 - 聖保祿堂區通訊(第廿二期)


普天同慶˙願祢受讚頌

整全生態,生態皈依,以窮人為先--這些都是教宗方濟各所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的重要訊息。這份通諭從道德和環境生態的角度,提醒我們要竭力照料這個共同的地球家園...

詳情大家可於網上下載閱覽!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基督徒家庭是「家庭教會」

今天普世教會慶祝聖家節。這慶節於1921年新加入到羅馬教會的禮儀年曆中,到1969年始被安排於聖誕節八日慶期中的主日慶祝。明顯地,這是為突顯耶穌誕生的處境──家庭,強調耶穌取了完滿的人性。聖言成了血肉,聖化了我們人類的本性,包括我們的家庭生活。家庭遂因着耶穌、瑪利亞和若瑟的聖家模範生活而被聖化,成為每一個基督徒成聖的源頭。

今天第一篇的讀經講述撒慕爾的母親亞納向天主祈求而得子,但亞納卻願意把上主所賞賜的全獻於上主,使撒慕爾的一生屬於上主。第二篇讀經的若望一書則指出天父對人類的愛,使我們真的成為天主的子女,相似祂,並且天主住在我們內。今天的福音雖敍述耶穌的童年史,但重點是指出耶穌漸漸長大充滿智慧,並意識祂的默西亞身份,是天主子,顯露出祂與聖父的密切關係。(路2:49)

家庭是教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成員中的彼此的共融關係,因着聖父、聖子及聖神愛的共融所帶領,使家庭成為教會──家庭教會,她是信仰和敬拜天主的神聖奉獻之所。這份與天主與人彼此的密切關係陶成了家庭中每個人的信仰,成為每個人的成聖之路,在家庭當中,我們學會寬恕和服務他人,度合乎天主旨意的生活。

「家庭如同一個家庭的教會」,這概念於梵二《教會憲章》是這樣描述的:「原來由婚姻而產生家庭,由家庭而產生人類社會的新公民,他們因聖神的恩寵,藉聖洗聖事變成天主的兒女,萬世萬代,去傳生天主的子民。家庭猶如一個小教會,父母應該以言以行,作他們子女信仰的啟蒙導師,用心培養他們每人的前途,尤其是修道的聖召。」(LG11)

《教友傳教法令》詳細闡釋了家庭的角色和見証的生活。「家庭是社會的第一個生命細胞,這是家庭從上主所承受的使命。要想圓滿地完成這一使命,家庭成員彼此間須有孝悌,須共同祈禱,表現出家庭是教會的聖所;全家都應參與教會的禮儀生活;好好地款待旅客,推動正義和其他可為貧困弟兄們服務的善行。」(AA11)

的確,基督徒家庭被召去經驗一種重新的而又特殊的共融;不單是家庭成員彼此間的共融,也藉着聖體聖事與基督及其他的弟兄姊妹成為一體,基督的奧體──教會。(參閱《家庭團體》2) 在天主教教理中給我們認識家庭的本質和明白基督徒家庭為何被稱為家庭教會。「『基督徒家庭實乃教會共融的一種明確啟示和實現,因此,它應該被稱為家庭教會』。家庭是一個信、望和愛的團體;家庭在教會內佔著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一如在新約中所顯示的。」(參哥3:18-21,教理2204)

教理也強調基督徒家庭的福傳和傳教責任。「基督徒家庭是人際的共融,是『父』和『子』在聖神內共融的記號和形象。家庭的生育和教養是天父創造工程的反映。家庭奉召分享基督的祈禱和犧牲。每天的祈禱和天主聖言的誦讀使家庭中的愛德堅強。基督徒家庭有福傳和傳教的責任。」(教理2205)

今年十月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亦以「家庭在教會及當代世界的聖召及使命」為題,而教宗方濟各的每周教理講授,也以此為教導的內容,可見教會非常重視家庭在教會傳揚福音中的重要角色和位置。一如在《家庭團體》勸諭中所指:「基督徒家庭是第一個被召向在成長中的人宣報福音的團體,經由漸進的教育和教理講授,使他或她達到圓滿的人性和基督徒的成熟。」(FC 2)

願我們所有家庭能時時效法聖家的榜樣,彼此扶持,共同經歷世間的試煉,日後與聖家享永恆的幸福。亞孟。(參聖家節領主後經)

生活反思/實踐

1.  身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你是如何活出自己的責任?有沒有促進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溝通,加深共融?
2. 為一些單身的家庭,我/我們可如何幫助他們經驗家庭教會的愛與共融?家庭之間又可如何彼此支持走成聖和合乎天主聖意之路?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The coming of Christ in the flesh 聖言成了血肉

每年在慶祝將臨期時,敎會都提醒信眾準備慶祝天主子降生成人、帶來救恩的歷史,但同時更希望激發我們對基督第二次來臨的熱切期盼。

在讀經一中米該亞先知預言上主為彰顯祂的威能,將委派一位牧者統治以色列民、牧放自己的羊群,他本人就是和平。讀經二中聖保祿宗徒解釋基督進入世界,甘願以自己血肉的身體作祭品,成就一個完美的祭禮,滿全天父的旨意,顯示新祭禮超越舊祭獻(舊約的全燔祭和贖罪祭),耶穌基督的祭獻一次而永遠,達至圓滿,就是祂的逾越奧蹟(祂的苦難、死亡和復活),我們藉著感恩祭,仍分享著基督這唯一的祭獻,並獲得聖化。

教會的訓導常勉勵信徒歌頌救主道成肉身的奧蹟,因為與聖父同性同體、同受光榮的天主子基督降生成人,生於童貞女、取了人性,與人結合在一起,把我們全人類提昇至崇高地位(參教理523,524)。耶穌的言行,顯示祂是一個完人,祂曾以人的雙手工作、人的理智思想、人的意志行事,更以人的心腸愛天主、愛人。祂是無罪的羔羊、甘願傾流了自己的聖血,為我們賺得了生命。在祂內,生命和死亡皆被祝聖,並獲得新的意義。(現代 22)天主子基督因著完全的天主性和完全的人性,向我們啟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與及人生的終向。

在今天的福音選篇,聖史路加描述兩位懷孕母親見證天主的救恩計劃。聖母瑪利亞腹中懷著因聖神而降孕的天主子,探訪表姐依撒伯爾,依撒伯爾聽到瑪利亞請安的時侯,她腹中的胎兒若翰已接納基督的來臨而歡欣雀躍(參教理 523)。依撒伯爾充滿聖神,讚美聖母和胎兒同蒙祝福。這動人的畫面,令我們讚美天主的偉大工程時,也令我們反思胎兒(未出生的生命)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基督宗教給予信眾寶貴的信念是:經由父母傳下來的生命,起源自天主,每一個生命,從一開始就在天主的計劃之中。天主就是這生命的保證:「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耶  1:5)天主的恩寵讓胎兒在母胎內孕育、成就他/她的身體。《約伯傳》中記述作者在最痛苦的時候,仍堅信、寄望仁慈、公義的天主對他的計劃:
「你親手形成了我,創造了我;是你將生命的恩惠賜給了我,維持了我的氣息。」(約 10:8-12)。

聖若望保祿二世常督促信徒正視生命的核心價值:生命是天主賜予的美妙禮物、是天主交託給人負責的「神聖」事物,應該細心照顧和「尊敬」。他強調人若忘掉天主,茫視救恩的臨在,生活在「彷彿沒有天主存在」的世界時,人「看不見天主的奧秘,也看不見這世界的奧秘、以及人類自己存在的奧秘。」這實在是可悲的事情,當人認同自己或他的胎兒只不過是一件「生物」或「一堆細胞」時,生命變成僅是附屬於人的財產、是一件任主人操縱、隨心「擁有」或「拋棄」的東西而已。因此人如只顧發展技術及經濟效益來主宰生與死,則與基督的教誨必定背道而馳。聖若望保祿二世提醒信眾人類生命最脆弱的時候,是在「進入世界時及離開時間的國度,踏上永生時。天主聖言一再要求我們關懷和尊重生命,特別是遭受病痛和老年折磨的生命。(參《生命的福音》44)

的確,聖言成了血肉,為使我們因此認識天父的慈愛。每人的生命都是神聖而寶貴的,因為是基督的祭獻救贖普世,讓我們成為天父的子女;那麼我們是否願意以祂為榜樣,自我奉獻,聖化自己的生活?今天已是將臨期第四主日,當我們準備心靈,迎接救主耶穌的來臨時,理應檢視生命的價值,仔細思考在科技進步和物質主義澎湃的社會中,我們有否以聖言及教會的訓導為依歸,珍惜自己的生命及保護他人的生命?特別是尚未出世的生命,以及走向人生盡頭的生命。

生活反思/實踐
1.  天主子降生成人,取了人性,與「我們」結合在一起,你對這話有甚麼感受?你在自己身上找到基督嗎?「基督與你同在」對你有甚麼激勵?
2.  你家庭成員、朋友中,最近有懷孕婦女嗎?你願意和她們和家人分享你對生命的體驗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2月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教理主題:在喜樂中皈依

將臨期四個主日的主題分別為:醒悟、悔改、喜樂、厄瑪奴耳。悔改、皈依,必然帶來喜樂,因為「尋求上主的人,樂滿心中」(詠 105:3),但此種尋求需要人全力運用他的理智和正直的意志(天主教教理30)。「德行」是理智和意志的堅決態度,有助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喜樂的泉源
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教會傳統稱之為「喜樂主日」。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清楚講出以色列民應該高興喜樂的原因──上主撤銷對他們的定案,掃除他們的仇敵;上主在他們中間,不用害怕;上主是一位施救的勇士;上主對以民重溫祂的愛情,並且因他們而歡躍喜樂。在答唱詠中,依撒意亞先知給予我們很大的安慰,因為上主是我的救援、我的力量,我依靠祂,決不畏懼;我們可以從救援的泉源汲水。讀經二,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作信徒的應當喜樂,因為主快來了。


悔改、皈依,在喜樂中期待主的來臨
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曆中,幫助信徒準備聖誕節,紀念基督第一次降臨我們當中,並藉此紀念,準備我們的心神,期待基督在末日第二次再來。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這個準備期已過了大半。由將臨期第二主日到第三主日,主題由「悔改」轉到「喜樂」。喜樂,是因為「主快來了」。

今天的福音,在短短的九節經文中,便重複了三次:「我們該作甚麼?」。這段福音的背景,是洗者若翰在約旦河一帶,宣講悔改的洗禮,並嚴厲警告群眾,必須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凡不結好果子的,必被砍掉,投入火中(路 3:3-9)。

若翰以水施洗,而基督徒所領受的卻是聖神的洗禮。心靈的悔改和皈依,必須配合倫理生活的改變。初期教會的慕道者在禮儀中問:「我們該作甚麼?」。福音提到:有的要與別人分享,要公義及知足;總的來說,是指受洗者該在自己生活的環境,活出仁愛與正義。皈依帶給我們恆久的喜樂,而基督徒就是在喜樂中期待基督的來臨。

不斷皈依
接受洗禮是我們歸向天主的基本抉擇,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在信仰及倫理生活上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起伏,我們需要不斷悔改、不斷再皈依。再者,皈依不單是指「不犯錯」,更加是藉着自由和良心的聲音,對真理和美善開放。皈依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和好的行動、關懷窮人、履行正義、承認過失、檢討生活、省察良心、忍受痛苦、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天主教教理 1435)。

德行與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人性的德行乃屬理智和意志的堅決態度、穩定的傾向、習慣性的完美。德行依照理性和信德,規範我們的行為,管理我們的情慾,引導我們的舉止。德行使我們容易地、自制地、愉快地度一個美好的道德生活。有德行的人能夠自由地實踐善。倫理的德行支配人的所有能力,為與天主的愛共融。(天主教教理 1804)

「智、義、勇、節」扮演着樞紐的角色,因為一切德行環繞着它們而組合在一起,因此稱為「四樞德」。「智德」是支配理性之實踐的德行,使它在任何環境中辨別甚麼是真善,並揀選適當的方法使之實現。「義德」是倫理的德行,在於依循恆久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得到的。「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節德」是倫理的德行,它調節感性樂趣的吸引,並使人在運用世物時,保持平衡。(天主教教理 1805-1809)

人的德行是通過教育、自主的行為和努力不懈的恆心逐漸修成,並因天主的恩寵得到淨化和提升。在天主的助佑之下,德行鍛練性格,使人易於行善,活出相稱基督徒的生活。(天主教教理1810)

生活反思/實踐

1.  「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間,祂是一位施救的勇士,衪必為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衪的愛情,且因你歡躍喜樂」(索3:17)。默想這段聖經,感受在天主內的喜樂、平安與愛情。
2.  在天主的愛內,反省自己的生活。不足之處,求主寬恕,再次皈依;並祈求天主助佑,好能度一個美好的道德生活,在喜樂中期待祂的來臨。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5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