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天主的本體 —— 富於仁愛寬恕

四旬期第一、二主日,甲乙丙三年的福音主題都是關於主耶穌生平的兩件重要事蹟:受誘和顯聖容。其後第三、四、五主日,每年的讀經主題不再統一,而是用另一些角度帶領我們進入四旬期的精神。丙年的重點是懺悔與修和,因此本主日的讀經重點主要讓人看到天主是慈愛和寬恕的,時刻等待著人回頭悔改。

今天的讀經一是出谷紀膾炙人口的一段聖經——天主召叫梅瑟,並向他啟示自己的名字「自有者」。當天主顯現給梅瑟時,所發出的訊息是祂是在歷史中行動的天主,祂充滿憐憫的心,並注意到以色列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到他們的哀呼,祂記起他們的祖先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因而要下去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奴役,領他們到一個美麗寬闊和流奶流蜜的地方。事實上,《天主教教理》203-206號解釋天主透露自己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自己交付出來,使自己變得親切與平易近人,使人可以呼喚祂,儘管祂無限地超越我們所能了解和敘述的一切。聖詠 103 是以色列子民對天主仁慈體會的經驗談。他們認識的天主常赦免人罪,治癒病苦,免人於死亡。那怕是天主對他們履行正義,主持公道時,天主仍在彰顯祂的仁愛寬恕。

福音中,耶穌在無花果的比喻中雖有提到悔改的迫切性,但更強調天主為等候人的回頭改過是何等有耐性。一直以來,無花果樹在舊約裡是天主選民的象徵。比喻中的無花果樹三年沒有結果,園丁為它向主人求情,還答應給它特別照顧,讓它有機會結果子。耶穌就是那位給我們機會的園丁,他不斷地勸人悔改,叫我們知道天主對人寬宏慈愛,為我們派遣祂為救主,使我們獲得救恩。

今年教會慶祝「慈悲特殊禧年」,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特殊禧年詔書》開宗明義第一句便道:「耶穌基督是天父慈悲的面容」,因為誰看見了耶穌,就是看見了父 (另參閱若 14:9;《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耶穌這個名字,是天使加俾額爾在預報救主誕生時要瑪利亞給兒子改的,希伯來語解說「天主拯救」,而這名字同時表達了祂的身分和使命 (教理 430-431)。天主無形的性體呈現在基督身上,藉著基督,和祂的行動及言語,最後藉著十字架上的死亡及其復活,變成可見的。就是這樣,天主的仁慈在基督內變成特別可見的。基督賦予整個舊約傳統有關天主的仁慈以一個明確的意義,並把仁慈具體化和位格化。(《富於仁慈的天主》2.1)

然而,「慈悲並不相反正義,卻表達天主向罪人伸出援手,給他新的機會去再次省察、悔改,以及相信」。因此信友在依賴天主的仁慈之同時,亦應記得我門被召為拒絕罪惡,邁向成全 (慈悲詔書21, 22)。今天的讀經二保祿宗徒便嘗試規勸格林多團體裡一些對救恩和天主仁慈有誤解的信徒,因為他們滿以為領洗成了基督徒(「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的寓意),得領聖體聖事(「都吃過同樣的神糧,都飲過同樣的神飲」的寓意),便可自動得享天主的救恩。保祿借以色列人往昔的遭遇提醒他們,即使那些曾被天主從埃及地解救出來,走過曠野,但仍貪戀惡事、抱怨天主、不知悔改的人,決不能進入福地。對格林多人來說,縱然他們領受了聖事的恩寵,他們在生活中仍需恆常悔改,免得像舊日的以民一樣遭遇喪亡。

四旬期第三主日也是教會給候洗者舉行第一次考核禮的日子。在禮儀中,教會將多次為他們懇求天主的仁慈和救恩,使候洗者認透罪惡的奧秘,為接受基督作最後的準備。教友們除了要特別為今年在復活節領洗的新教友祈禱,我們亦需為自己的過失懺悔,與主與人和好,好能與候洗者一起善度四旬期,以準備迎接復活基督的來臨。

生活反思/實踐

1.  請回想一下天主的慈悲如何具體地臨現在你的生命當中?
2.  你怎樣活出「慈悲聖年」的格言:「如同天父滿懷慈悲」?你有行教宗建議的神哀矜和形哀矜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2 月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默觀祈禱(心禱)

四旬期是一個為候洗者準備洗禮的時期,信友們亦透過悔改、皈依來淨化心靈,以紀念自己所曾領受的洗禮,而這準備必然不可缺少了祈禱。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和福音中,都記述了在祈禱中與天主相遇的神秘經驗,這突顯了祈禱在我們信仰歷程中的重要 性。亞巴郎與天主的對話(祈禱)造就了他和天主之間的盟約,就如候洗者在這淨化光照期中,透過不斷的祈禱和禮儀與天主相遇,從而準備他們即將和天主建立的 盟約──入門聖事。

透過入門聖事,我們成為了「新約的選民」,我們和天主的關係有所「改變」(保祿宗徒今天在讀經二中的用語),脫離舊我,使為新人,這改變使我們相似祂,使我們有幸成為祂光榮的身體(教會)的一部分。

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要在生活行為上有所改變,並須緊記「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走這人世旅途,為的是最終能與天主聖三共融合一,而不是今世的享樂和榮耀,所以行事為人務必與我們的基督徒身份相稱。這亦是教宗方濟各在今年慈悲禧年希望我們做的──在生活中活出天父的慈悲。

路加對耶穌基督榮顯聖容的記述和其他兩部對觀福音有少許的分別,他特意記述耶穌帶了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上山「祈禱」,並在「祈禱」時,面容改變。這獨特的記述,讓我們了解到祈禱在耶穌傳教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樣《天主教教理》亦為我們指出:「基督徒的生活與祈禱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它們關係到同樣的愛和同樣發自愛的自我捨棄。以同樣的赤子之愛,順從天父的慈愛計畫;在聖神內有同樣的改變與合一,祂不斷使我們日益肖似耶穌基督」(2745)。

基督徒傳統中的祈禱生活,包括三個主要的表達方式:口禱、默想和心禱。(教理 2721)口禱即以言詞或歌詠向天主祈禱,亦是我們最常用的方式,如誦唸天主經、聖母經和禮儀經文等。默想則是一種心靈的探索(參教理 2705),默想可由口禱的禱文開始,亦可由聖經,特別是從福音開始默想,默想我們所閱讀的,並將我們自己的生活與之對照,幫助我們將默想的化為我們生活的指引(參教理 2706),誦讀聖言(Lectio Divina)和玫瑰經是教會時常鼓勵信友採用的默想祈禱方式。進入心禱可以是從默想開始,但它驅使我們更深入地和天主「會晤」,聖師大德蘭講解何謂心禱時說:「依我的見解,心禱無異於朋友間的密談;意思就是經常單獨與我們深知那愛我們的天主交談」,教理同時指出「在心禱中(我們)仍可默想,但注意力集中在主身上。(教理 2709)

心禱是祈禱奧秘的最單純表現。它是一分禮物,一分恩寵,只能以虛懷若谷之心來接受。心禱是天主在我們內心所建立的一分盟約關係,這亦是今天讀經所指向的。心禱亦是共融,在這共融裡,天主聖三使人──天主的肖象,「肖似祂的模樣」。(教理 2713)

心禱的時刻和時間長短的選擇,是來自堅定的意志,它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意向。做心禱不只因為有時間,而是騰出時間,與主會晤。 無論甚麼考驗與枯燥,都不會改變決心而收回時間。人不能時常默想,但卻常可以進入心禱,完全不為健康情況、工作或情緒所左右。在貧乏和信德中,內心是這種尋求和與主相遇的地方。(教理 2710)

簡而言之,心禱是祈禱奧秘的一種淳樸的表達,是對基督的信德凝視,是對聖言的聆聽和默默的愛意。心禱使人與基督的祈禱連結在一起,而至使我們參與基督的奧跡。(教理 2724)

生活反思 / 實踐
1.  我有每天騰出時間與主密談嗎?我有沒有經驗過在心禱中那沒有言語的「凝視」嗎?
2.  我願意在四旬期中,捨棄一些享樂的時間,嘗試學習和參與不同的祈禱方式,來好好準備
     復活節的來臨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2月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神聖的揀選

今個主日的讀經正好給我們回顧天主所揀選的神聖子民在救恩史中的位置。因着天主的恩寵,以色列子民在萬邦中被選出來,與其他民族分開(set apart)屬於天主,成為天主特選的民族。以色列人對自己民族的被召選是十分清楚的,這份被揀選的意識並非出自驕傲或被天主所喜愛的優越感,而是基於經驗到天主對他們的忠信。由此可明白在第一篇讀經中,申命紀所載梅瑟曉諭以色列子民要把他們收獲的初果奉獻給上主,以表示對天主的感恩和朝拜。這信仰宣言的內容是回憶天主對以色列民族的救恩歷史,重申自己是被天主所揀選的民族,為彰顯天主的光榮於普世。

第二篇羅馬人書的選經也可說是初期教會的信仰宣講內容,強調「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心裡相信天主使他從死者中復活起來,你便可獲得救恩。」(羅 10:9)昔日天主與亞巴郎訂下的盟約,使以民成為天主的子民,並從埃及中拯救他們走出勞役痛苦的幽谷,進入福地。今天的基督徒卻因着主耶穌基督的逾越,死而復活而獲得永生,成為天父的子女,與舊約的以民同享「天主子民」的身份。(參教理 60,762)

今天路加福音中所描述的是耶穌三退魔誘的故事。當耶穌開始他的公開傳教生活,在約旦河接受洗禮時,天主明認他的身份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路 3:22)耶穌充滿著聖神,進入曠野中,受到魔鬼的三個試探:即享樂、財富和權勢的誘惑,與昔日以民在逃離埃及後,四十年在曠野中所經歷的試探相似,包括饑餓、拜偶像、甚至試探天主。但耶穌卻以忠信的回應逆轉以往以民的不忠,就是:信靠天主的說話,只可朝拜上主,惟獨奉侍祂及以謙卑降服的心信賴天主,並為我們立下榜樣,我們作為被天主所揀選的人,在遇到誘惑時該學效耶穌,作出的正確選擇,忠於天主。

耶穌基督是天主神聖揀選的巔峰,祂是天主所揀選的。在新約中有多處指出耶穌是那位被揀選的。如若望福音 1:34(雖翻譯為他是「天主子」而不是「天主所揀選」)和路加福音所記載在耶穌顯聖容(路 9:35)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路 23:35)的作證:他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被選者!此外,在伯前耶穌基督也被稱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伯前 2:4,6)耶穌的一生就以謙下,順服於天父的旨意,實現祂對人類的救恩計劃,將救恩廣施,惠及全人類。因着耶穌基督,所有被拯救的人透過洗禮加入教會,繼承了以色列的被揀選身份,得稱為「天主子民」。梵二的教會憲章中指出:「基督建立了這項新約,就是用祂的血所立的新約(格前 11:25),祂從猶太人及其他民族中號召祂的人民,使他們因聖神而不是以形體聯合起來,成為天主的民族如今卻是天主的子民(伯前 2:9-10)」(LG 9)。

在四旬期的開始,教會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接受他們準備在復活節守夜慶典中,領受基督的聖洗、堅振和聖體聖事而加入教會的意願。當他們在接受甄選禮後,就成為正式的候洗者,他們亦被稱為「被選者(elected)」以表達他們已經被天主所揀選。藉此時刻,讓我們偕同候洗者一起反思「天主所揀選」這奧秘;從舊約以色列人這特選民族身上到耶穌基督,以及不斷透過宣認信仰和宣講天主救恩喜訊的教會,如何讓普世人類看到天主與人的這份特殊關係和恩賜。天主在眾多的受造物中,唯獨揀選了人 ── 我們每一個人,成為祂的愛的對象(參教理 362),這事是何奇神妙!我們如何能夠不去讚嘆感恩?

生活反省/實踐
1.   你對自己因被召、被揀選而藉着基督的洗禮成為天主的子民的尊貴身份有什麼體會?
      你能否於生活中活出這份與天主密切的關係?
2.   於四旬期間,效法主耶穌基督如何信賴天主三退魔誘,並多以祈禱、齋戒和善行來回應天
      主對你的召喚,這份恩寵。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2 月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聖傳

天主為使人認識祂而獲得救恩,不斷顯示自己,並向人通傳。主基督降臨人間滿全所有啟示,祂展現天父的慈愛,並命令宗徒們將祂實現及親口宣布的福音,向所有人宣講。宗徒與其繼承者都是福音的傳授人,我們藉著洗禮加入教會,成為天主的子女,也同樣接受派遣,履行傳教的使命。

今天的讀經和福音主題都講述天主的召叫和信徒的使命。依撒意亞先知接觸天主後,覺察自己的不潔和罪污,天使用火淨化他,消除他的邪惡,然後接受派遣。讀經二中聖保祿宗徒強調「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第三天復活了。」這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保祿經驗復活的主而脫胎換骨,開始傳報基督的喜訊、為主作證。我們每位信徒接受洗禮後,不是也擁有相同的基督徒身份和使命嗎?

在福音選篇中,耶穌召喚伯多祿成為捕人的漁夫,並主動上了西滿(伯多祿)的船,指示他:「划到深處,撒網捕魚!」西滿信靠耶穌,結果滿載而歸,跟隨了基督,他日後更成為宗徒的首長,教會的第一任教宗。

今天的教會亦仿如汪洋中的一艘船,我們信眾被召上船,就如伯多祿一樣,要捨棄舊我、活於基督的愛內,遵行他的訓誨。我們更要將這「福音之船」划到深處,深入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種族、信仰的人群中,廣傳基督的喜訊,勸人悔改皈依,信從福音。這正是教會福傳使命的本質-「藉此把天主的恩惠,通傳給人們,並以福音作為一切得救的真理和道德規範的根源。」(教理 75)

福音的傳遞,首先是生命的傳遞,昔日宗徒們將他們從基督身上領受的道理及生活體驗,傳授給他們所遇到的人。其後宗徒及他們的弟子把基督委託給他們的救恩喜訊,在聖神的默感下,編寫成為聖經。除此之外,宗徒們的傳授還包括勸勉信眾善度天主子民的生活及持守信德的一切準則。事實上,福音的宣講及傳授,是藉著宗徒繼承 (apostolic succession) 而延續。為使福音在教會內永久保持完整而有生氣,宗徒們立了主教們作為繼承者,並把自己的訓導職權傳授給他們。(參教理 76,77)

耶穌基督應允天天與我們在一起。的確,聖父透過聖子,在聖神內所作的自我通傳,不斷在教會內臨現和進行。過去曾發言的天主,今天仍不斷與我們接觸、發言。福音就是充滿喜樂生命的聲音,藉聖神而響遍教會,更藉教會而傳遍普世。聖神引領信友走向一切真理,並使基督的話在信徒心中洋溢及產生轉化。這些來自宗徒的傳授,在教會內延續不息,正是依賴聖傳及聖經所組的「神聖寶庫」。「聖經是天主的話,是在聖神的默感下寫成的」,「聖傳保存了主基督及聖神託付給宗徒們的天主聖言,並把它完整地傳授給他們的繼承者,使之在真理之神的光照下,能以自己的宣講,把天主的話忠實地保存、陳述及傳揚。」就這樣,聖傳與聖經緊密地相連相通,因為二者源自同一神聖泉源,在聖神內完成傳遞,並使基督的奧跡在教會內臨現。如此教會在它的教義、生活和敬禮中,把本身所是以及所信的一切,都傳諸於世,歷久而不衰。(參《啟示憲章7-9》)

二千多年來,教會不斷召喚信徒承擔福傳的責任,時刻提醒我們重視聖經、聖傳和訓導權的傳承、珍惜蘊藏在聖傳和聖經裡的「信仰寶庫」。歷任教宗及主教們在繼承主教職位時,領受了正確闡述真理的特恩。在聖神的助佑下,他們正確地解釋天主的聖言,帶領著信眾,朝著天主的圓滿真理邁進。當全體子民依附著它,在宗徒的訓誨及共融內,與自己的牧者團結一致,持之以恆,在堅守、實踐及宣認所傳授的信仰時,牧者與信徒間建立一種特殊的精神團結。(參教理84)

基督的復活不是停留在過去的事件,它有貫穿時代的生命力,催迫所有信徒成為福傳的執行者。但是我們先要明瞭福傳並不是個人的事業,而是要配合天主偉大的救恩計劃。我們縱然唇舌不潔,能力有限,但因著天主的恩寵,我們同蒙召叫,同被差遣。我們必須堅守聖傳、聖經及教會的訓導,在聖神的助佑、基督的同行中有效地轉化自己、傳揚天國的喜訊。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有否加入善會、團體、分擔教會的職務,為傳揚福音而努力?
2.  你有沒有嘗試把福音訊息帶給不同信仰、文化的人,你遇到困難嗎?
3.  你選擇甚麼方式來學習、陳述及傳揚天主的話?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