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基督普世君王

今天是教會禮儀年最後一個主日,即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教會在今天慶祝「基督普世君王節」。這瞻禮是教宗庇約十一世在1925年頒布的。當時的背景是世俗主義及無神論主義日漸猖獗,世界亦飽受戰爭煎熬,定立此瞻禮的目的是再一次提醒信眾,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我們的君王。

讀經一,撒慕爾紀下陳述各支派一致擁立達味為以色列君王;他登極時三十歲,做王四十年;在赫貝龍做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做全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撒下5:1-5);他掌握政治及宗教的大權。耶路撒冷是宗教及政治的中心,以色列民用聖詠向京城歡呼致敬。

 另一方面,「基督普世君王節」選讀的福音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片段。「這是猶太人的君王」(路23:38)是十字架上,耶穌頭上以希臘文、拉丁及希伯來文字寫的罪狀牌。究竟,耶穌基督是一位怎樣的君王?福音中,聖史路加把「為王」與「救贖」連在一起。他讓我們看到,基督得勝、基督為王,在於祂不被世界、或罪惡、或死亡戰勝;祂以十字聖架統治萬民、救贖普世;悔改的罪人也獲應許天國的福樂。

哥羅森書讓我們看到,初期教會的信眾深深感受到被天主救贖、獲得罪赦、從黑暗進入光明的福分;現在他們被置於聖子的王國、在聖徒之列。他們明認天上和地上的一切都歸屬於耶穌基督、天主子。基督十字架上的寶血使一切與祂重歸於好,一切在祂內得享圓滿(哥1:12-20)。書信也提到基督是教會〔身體〕的頭;祂是創世和贖世的根源(哥1:18)。此說所指,藉著教會,基督拓展祂救恩的王國(教理792)。

簡略介紹了今天的讀經之後,現在讓我們討論「基督普世君王」這個主題。福音描繪的基督君王,與世上君王的形象大相逕庭。基督受盡痛苦凌辱,懸掛在十字架上;但是,罪惡不能打擊祂,死亡不能戰勝祂。天主以極豐富的恩寵,復活了基督,光榮祂,並賜我們救恩(教理312)。從此,十字架成為萬民歸向的基督的王座。

「耶穌是世界和歷史之主」(教理450);「耶穌基督是主,祂持有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權柄;祂超越一切率領者、掌權者、異能者、宰制者」(教理668)。基督為王,祂的救恩跨越時空地域。昔日、今日、及將來的世世代代,都得享基督帶給世人的救恩。基督超越一切世上的權勢,祂以慈愛統治萬有。

基督,作為君王,必定有祂的王國;《教會憲章》第五號詳細講述「天主之國」。主耶穌以宣佈喜訊作為教會的開端:「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谷1:15)。這王國以基督的言行及他的臨在昭示給世人。主的訓言猶如種子撒入地裡,以信德聆聽的人,就是接受了天國,然後種子發芽茁長。耶穌的奇蹟也證明天國已臨在人間。不過,天主之國尤其表現在基督身上,祂把自己的生命捐作大眾的贖價。耶穌為人類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復活顯示出祂是主、救世者、永遠的司祭。祂又把父所應許的聖神賜給信徒。所以,教會擁有其創始者的恩施,接受了宣佈基督及天國,並在各民族中建立教會的使命,這是天國在人間的幼芽和開端。於是,教會逐漸發展,期望天國的最後成功,期望與其君王——基督——在光榮中結合。(教會5)

生活反思/實踐
1.  我們的君王是基督。跟隨基督,與祂一起拓展天國,會給我帶來挑戰、憂慮,還是喜樂、希望、及新視野呢?
2. 反覆思量「基督普世君王」為我的意義。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年11月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天主的正義

常年期三十三主日已接近禮儀年的尾聲。本主日所選讀的經文多次提及「那日子」、「那一天」、「時期近了」,這上主所定的日子,也就是公審判那天,是上主執行正義的一天。面對這日子,有人快樂有人愁,也有人掩耳盜鈴,實行鴕鳥政策,但事實並非如此。

第一篇讀經瑪拉基亞先知記述了以民從流徙回歸後,人民妄顧天主的誡命,破壞了天主的盟約。所以先知用這段經文警戒當時的猶太人,當天主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有善必賞,有惡必罰,祂將按個人的行為以「火」作出公義的審判。對於驕傲的人與作惡的人來說,這是將他們完全燒盡的爐火;但對那些敬畏天主名號的人來說,卻是正義的太陽,發出救恩的光芒。答唱詠再強調第一篇讀經所述有關上主的正義:「上主要以正義審判普世人群」,忠於天主盟約的百姓以及祂所創造的萬物,無不歡呼歌唱。」

相信保祿在得撒洛尼團體中遇到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有些人因期待那日子的來臨而停止工作。在第二篇讀經中,保祿用自己及其他宗徒「自食其力」的好榜樣,勉勵那些人勤力工作,不要聽信任何有關主來臨的錯謬見解而態度消極。他教訓的重點不在工作福利或工業社會的失業狀況,而是人活在一個人與人相互緊扣的社會中,要正當運用時間及智慧。

在路加的記載中,耶穌描述未來災難的寓言--聖殿被拆、基督徒要受迫害等,這正好為主來臨的錯謬見解作了最好的澄清。祂也勉勵基督徒,要在諸多苦難中堅定信仰,始能保全生命。主耶穌彷彿在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些災難與戰亂的來臨,因為我們並非以獨立的個體去抵抗凶惡,而是主與我們同在,是祂親自替我們作戰。

因此,在這價值觀混淆的世代中,當我們面臨到信仰生活的困境時,首先要回到天主的話語中,知道祂的應許永不落空,明白「天主的正義」將戰勝一切邪惡。

在那一天,「我們每人都要向天主交自己的賬。」 (羅 14:12)「因為我們眾人都應出現在基督的審判臺前,為使各人藉他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惡,領取相當的報應。」(格後 5:10) 「人啊!已通知了你,什麼是善,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 6:8)

「正義」這名詞與拉丁文「權利」的字根相同。追求正義意即追求他人的權利,給予他人所應得的。教理中稱之為「義德」,是倫理的德行。我們對人對主皆有所虧欠,償還對主的虧欠,傳統稱之為「虔敬的德行」;「對人,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際關係中的和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有義德的人經常在聖經中被提及,他們思念正直習以為常,對待近人公正不偏。『不可袒護窮人,也不可重視有權勢的人,只依正義審判你的同胞』(肋  19:15)。『作主人的,要以正義公平對待奴僕,因為該知道,你們在天上也有一位主子』」(哥 4:1)。」(參教理 1807)

被聖史稱為義人的聖若瑟為我們立下了正義的榜樣。當他知道自己未婚的聘妻懷了孕,他沒有按梅瑟的法律公開休退她,並按天使的指示迎娶了她。這一切可看到若瑟給予瑪利亞所應得之尊重和愛。我們要尊重他人的身體,原因是他們有生活豐盈的權利。

教宗聖若望廿三世概述了人的基本權利,就是生活的權利,不論其性別、種族、宗教及國籍都有追求及表達真理、接受基本教育、崇拜、合適的工作環境、得正確的補償、聚集及移民的權利。由此觀之,正義的量度不是在法庭上及訴訟程式上,而是建基於一個因愛主而愛鄰人的素質上。公平正義並非基於舊約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基於本主日福音所引述的,在試練中仍堅信耶穌的話語。

這個上主所定的日子,將充滿盼望、力量與救贖。我們該如何來預備迎接這個日子?我們當謹守並遵行上主的訓命,時時警醒祈禱,祈求天主加強我們的信德,使我們能行公義。一如教宗保祿六世說:若要有和平就要向正義邁進。期待主耶穌光榮降來的那一天,我們能與祂一同歡樂,共享永生的幸福。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的信德有助你度過你每天的生活嗎?在困難時,你從何處找到支持、鼓勵和希望呢?
2.  生活在現今忙碌的工商社會裡,我們是否能敏銳地察覺到哪些是合乎天主的教導?哪些是與天主的教導相違背?
3.  試想想若我知道這個世界尚有一週就完結,我現今會做些甚麼來迎接上主所定的日子呢?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11月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天堂與地獄

很明顯,今天的讀經與死人的復活和死後的生命有關。讀經一記載了一名母親和她七名兒子壯烈殉道的故事,從殉道者的說話中,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義人死後肉身將要復活的信念。事實上,肉身復活的思想,在公元前 200 年左右,才開始出現在猶太人的信仰中。直到新約時期,這思想也一直引起猶太教中不同派別的熱烈爭論。今天的聖詠描述一名被受無理指控的義人向上主的呼冤,但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大能的天主最終必會為他帶來公義的審判的希望和信念。讀經二的三段簡短祈禱文,亦反映了早期教會已深信天父必為信靠耶穌的人帶來永遠的救恩和安慰。

今天的福音記述當時猶太人中的一個派別 ── 撒杜塞人對耶穌提出的質問和挑戰,尤其是有關於死人復活的信仰。耶穌曾親自說過:「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 11:25-26)。在末日時,耶穌將使那些聽從祂(若 5:24-25)、吃過祂的肉、喝過祂的血的人復活(若 6:54)。但撒杜塞人卻不接受死人復活的思想,向耶穌提出疑問,藉此留難他。耶穌的回應讓我們知道,復活後的人將過著「屬神」的生活,不會再有嫁娶的問題。耶穌也引用梅瑟的說話,稱天主是「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來指出:「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如果聖祖們死後肉身都不會復活,那麼天主怎可以被稱為活人的天主呢﹖可見肉身復活的思想早已隱含在「梅瑟五書」的經文當中。

基督徒相信,就如基督確實地從死者中復活和永遠地活著,同樣義人們在死後,也將永遠與復活的基督生活在一起,同時在末日基督會使他們的肉身復活(參閱若 6:39-40),整個人將進入新天新地的福樂之中。聖保祿常常強調肉身復活的信理:「如果那位使耶穌從死者中復
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麼,那使基督從死者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
們有死的身體復活。」(羅 8:11)保祿面對當時不少信眾反對復活的信念,重申說:「因為死亡既因一人而來,死者的復活也因一人而來;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為初果的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來時屬於基督的人,再後才是結局。」(格前 15:20-26)

在這樣的信念下,基督徒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毀滅,而只是生命形態的改變。死亡是靈魂和肉身暫時的分離,使人的肉身墮入腐化的過程,但他的靈魂卻與天主相遇,可是靈魂仍在期待與他受光榮的肉身在末日時再次結合。不過,在末日前,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就立刻在其不朽的靈魂上,將其一生呈報基督的私審判,領受永遠的報應:或者經歷一個煉淨期,或者直接地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墮入永罰(教理 1022)。這些就是教會信理中常常提及的天堂、煉獄和地獄。

在新約中,耶穌屢次談到「地獄」那不滅的火(瑪竇福音 5 及 13 章),這火是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耶穌曾嚴厲地宣布,祂「要差遣祂的天使,將一切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窰裡」(瑪 13:41-42),並宣判:「可咒罵的,離開我,到永火裡去吧!」(瑪 25:41)。人若在大罪中過世時沒有悔意,沒有接受天主的慈愛,這表示他藉著自由的抉擇永遠與主分離。換言之,就是將自己排除與天主和真福者的共融之外,這種決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況就稱為「地獄」。教會訓導聲明地獄的存在和永久性。那些在死罪中過世的靈魂會立刻下地獄,受地獄的苦痛,就是「永火」。地獄主要的痛苦是與天主永遠的分離,因為人只可從天主那裡得到生命和福樂,人是為此被創造,並不斷地渴求這生命和福樂。地獄存在的道理提醒我們,要負責任地運用天主所賜予的自由,善渡現世的生活。天主並沒有預定任何人下地獄,因為下地獄是故意離棄天主的行為,亦即大罪,在大罪中罪人至死也不悔改。教會懇求天主的仁慈,祂並不願意「任何人喪亡,只願眾人回心轉意。」(教理 1033-1037)

另一方面,那些在天主的恩寵和友誼中過世的人,在完全煉淨之後,將與基督永遠生活在一起。他們將永遠地肖似天主,因為他們是面對面地看到天主「實在怎樣」。這種與天主聖三的完美生活,與聖三、童貞瑪利亞、天使和眾聖徒充滿生命與愛的共融,就被稱為「天堂」。天堂是人最後的歸宿,也是人最深的期盼的圓滿實現,是決定性和至高的幸福境界。耶穌基督以祂的死亡和復活為我們「開啟」了天堂之門。享受真福的生活就是圓滿地得到基督救贖工程的果實。基督接受那些信賴祂和忠於祂意願的人進入天上的榮耀。從這角度來看,活在天堂就是「與基督在一起」。被選的人「在祂內」活著,可是仍然在祂內保存著,更好說,找到他們真正的面貌、他們自己的名字。最後,我們要留意「天堂」也是一個奧跡,它超越一切人的理解和表達。聖經用了一些圖像為我們講述這個奧跡。例如:生命、光明、平安、婚宴、天國的美酒、天父的家、天上的耶路撒冷、樂園等。的確,「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教理 1023-1028)

生活反思/實踐
1. 你相信耶穌已從死者中復活了嗎?你相信在末日時,耶穌也會使我們每人的肉身復活嗎?
2. 在現世的生活中,你會怎樣作出準備,好能迎接將來永恆的生命呢?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