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受洗節的讀經當然離不開主耶穌在約旦河裡受若翰施洗這一幕。路加福音沒有多描述若翰如何給耶穌進行洗禮,卻把重點放在耶穌祈禱時的情景:天開了,聖神藉鴿子的形象降在他上邊,而天上有聲音宣布他是天主的愛子。這一切是為告訴信徒們要以耶穌為榜樣,並在日後經過教會新的一種洗禮,從罪惡中得到解放,做天主喜愛的子女,充滿聖神,分擔救主救世的使命。
昔日耶穌在約旦河接受的是悔罪的洗禮。他本無罪,為何要回應若翰對眾人的呼召?原來耶穌基督願意「自我空虛」(參閱斐 2:7),接受了我們人性的一切(連有罪的本性在內),將自己列入罪人的行列。然而,教會今天施行的聖洗聖事,遠遠超越昔日悔改的洗禮。教會的聖洗聖事有兩個主要的功效——滌除罪惡和在聖神內重生。透過這件聖事有形可見的儀式,沒入水中的行動象徵死亡和淨化,也象徵重生和更新 (教理1262) 。至於罪惡,包括是原罪和本罪,甚至應受的罪罰,都藉著聖洗獲得赦免。所以在重生的人身上,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人進入天主的國,無論是亞當的原罪、他自身的本罪、或罪的後果 (教理 1263) 。因此之故,聖洗聖事亦被形容為「基督徒的入門」,只有接受過聖洗聖事的人,才有資格領受其他的聖事。
信徒在洗禮中與基督的死亡結合,與他一同被埋葬,一同復活。接受了洗禮的人,就穿上了基督。藉著聖神,洗禮是淨化、聖化和使人成義的水洗。(教理 1228)。聖洗聖事也使我們成為新的受造物,在基督內成為天父的義子/女 (參閱格後 5:17) 。我們在聖洗池
裡得以在信徒的家裡重生,成為兄弟姊妹,基督的肢體。這種新的關係,比起因著血緣、種族、文化、國家等因素而聚在一起的,更為超越卓著,因為我們是「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格前 12:13)。聖神的恩寵使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制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使我們因他的恩寵成義,本著希望,成為永生的承繼人。」(鐸 2:11-14; 3:4-7)。
聖洗聖事亦是信德的聖事。然而信德需要一個信仰團體的支持,使它成長和日趨成熟。教會便是這信仰團體的根據地。在她身上,基督託付了重大的傳教使命,要她向人傳報福音的喜訊。因此,領了洗的人,應與基督的身體——教會——結成一體,並分享基督的司祭職務。
信仰反思/實踐
1. 你見過以下幾種不同形狀的聖洗池沒有?十字形的,讓人想起要與基督同釘死和救贖。圓
形的,讓人想起在教會的母胎中重生,成為天主的義子。八角形的,讓人想起第八天(一週
的第一天)是基督復活的一天,也是天主新的創造。長方形的,叫人想起墓穴,我們應與基
督同死同生。正方形的,讓我們想起通往新生的門。你記得你領洗的聖洗池是那種形狀的
嗎?根據上面的解釋,令你最感動和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個?
2. 你還記得當初為什麼會領洗?以及領洗那天的情景嗎?
3. 假如你是嬰兒領洗的話,請你拿出領洗時的照片重溫一下。你有想過父母為什麼要給你領
洗嗎?你珍惜這個恩典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