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基督真實臨於聖體聖事中

在今天的讀經一中,創世紀記載了一位獨特的人物,撒冷王默基瑟德,他既是君王,也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聖詠的作者更將默基瑟德和達味之子連上關係,指出他將「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教會視這為基督司祭職務的預象(參教理 1544)。而我們作基督門徒的,透過洗禮,領受了基督的司祭職務,繼續主耶穌在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所傳授給我們的:「你們應這樣做,為紀念我。」(格前 11:24)而教會以舉行感恩祭,來遵守主的這項命令。「這樣做,我們就是向天父呈獻祂自己所賜給我們的:祂創造的恩賜──餅和酒,而這餅和酒藉著聖神的 德能和基督的話語,成了基督的體血;基督就是如此真實而奧妙地臨現」。(教理 1357)

梵二大公會論述這聖事時指出:「基督建立了祂的體血感恩祭獻,藉以永留十字架的祭獻於後世,直到祂再度來臨,並把祂死亡復活的記念,託付給親愛的淨配──教會。這是仁愛的聖事、統一的象徵、愛德的聯繫、逾越宴會」。(SC47)這祭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祭獻:「所奉獻的祭品是同一個,如今藉司祭的職務作奉獻的,和當時那位在十字架上作自我奉獻的,是同一位,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而已」。(教理 1367)與此同時,基督亦以其獨一無二的方式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的餅酒形下,祂提昇感恩(聖體)聖事,使之超越其他聖事,成為「靈性生活的圓滿,和所有聖事的終向。(教理 1374)

特倫多大公會議為我們闡述了基督如何臨在於這至聖聖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連同祂的靈魂和天主性,即整個基督,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蘊藏於至聖的感恩(聖體)聖事之內。但教會同時亦要求我們明白:「我們稱這種臨在為真實的,這說法並非是排他性的,好似其他的臨在是不真實的;但這臨在是最卓越的,因為它是實體的臨在,而且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基督整個地藉此臨現」。(同上)

我們稱這種餅酒的轉變為實體轉變(transubstantiation),當餅與酒被祝聖後,餅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主耶穌基督身體的實體;而酒的整個實體,亦被轉變成為祂寶血的實體。(參教理 1376)聖安博在論及這種轉變時教導我們說:「我們要相信這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那祝謝[的話]所祝聖的。祝聖的力量遠勝於自然的能力,因為藉著祝聖,自然的事物被轉變了。......基督的話,既然可以使那不存在的成為存在的,難道不能轉變那些已經存在的東西,成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存在嗎?給予事物原來的本質,跟改變它們的本質,是一項驚人的壯舉」。(參教理 1375)

生活反思/實踐
1.  耶穌願意以祂自己十字架上的犧牲作為奉獻,那麼我們又可以以甚麼來奉獻給主,於感恩祭中一同呈奉?
2.  我是否願意每星期都花一點時間,留在聖體櫃前,與真實臨現在聖體內的基督細語密談呢?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5月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教理主題:至聖三位一體的天主

教會對天主聖三的禮儀慶祝可追朔於第四世紀。當時教會面對「亞略異端」否定聖言(子)的天主性,在三二五年召開了尼西亞大公會議,摒棄了亞略的學說,其後就編訂了至今仍在主日彌撒中誦唸的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為天主聖三的信理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於一三三四年,教宗若望廿二世正式把天主聖三節列入教會的禮儀年曆中慶祝。

今天的讀經正好給我們說出天主聖三的道理及與我們眾人的關係。箴言清楚告訴我們在大地還沒有形成以前,智慧受生,與世人共處。這「天主的智慧」被視為耶穌基督的先兆,一如保祿宗徒所說:「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格前1:24),保祿於羅馬人書更進一步說出天主聖三的彼此內在關係。保祿提醒基督徒:「藉着耶穌我們得因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因為天主的愛,藉着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中心了。」(羅5:1-5)若望福音述說了耶穌在最後晚餐的臨別贈言中向宗徒許下聖神作他們的護慰者。當這位真理之神來到時,祂會帶領他們認識一切真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他們。因為耶穌說:「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聖神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若 16:15)

基督徒是「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而受洗的(瑪 28:19)。要注意的是這「名」是單數而不是複數;因為天主只有一個,但這天主是至聖三位一體的,所有基督徒的信仰都以天主聖三為基礎。(教理 232-3)整個救恩史本身就是唯一的真天主的自我啟示的歷史,使人遠離罪惡與祂重修舊好、合而為一。要認識天主聖三的道理就要認識三位一體的奧跡,「三位一體的奧跡是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奧跡,是天主本身的奧跡。因此是所有其他信仰奧跡的泉源,是光照它們的明燈。它是『信仰真理等級』中最基本和主要的訓示。」(教理234)

聖三的啟示真理早活現於早期教會生活,主要是表達在洗禮信仰的規程中,並在宣講、教理講授及教會的祈禱中可見,例如:「願天父的慈愛,基督的聖寵,聖神的共融,與你們同在」(格後 13:13)這致候詞中所顯示出來的。(教理 249)

一方面為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而另一方面為保護它免受各種錯誤的扭曲,教會在最初的幾個世紀,在不同的大公會議中設法以更明確的格式去表達天主聖三的信仰,於是借助一些哲學的概念來發展一套專有的名詞:如「實體」、「位格」、以及「關係」等。教會用「實體」(本質或本性)來指明在一體中的天主本質;用
「位格」(自立體)來指明父、子、聖神彼此間的實際區別;而「關係」一詞來指明三位的區別在於彼此間的關係。天主三位並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是每位都是整個的天主,聖三是一個天主。(教理250-253)

天主聖三的奧跡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主要奧跡,是天主──父、子、聖神,祂把自己啟示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天主。我們要時常感謝天主對我們的主動、
祂的自我流露!最後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去默想、領悟聖奧思定在《論聖三》中所教導的聖三道理:「父作為第一根源,聖神由父而發,而父作為給予子的永遠恩賜,聖神發自共融的父和子」。(教理261,264)願聖神,這真理之神開啟我們的心目,明悟這至聖三位一體的天主如何在我們身上展現祂對我們的愛和救恩,使我們能永遠的光榮讚頌祂!

生活反省/實踐:
1.  耶穌許下聖神來到我們當中使我們能明白天主的啟示和祂的教導。你有沒有經驗過這位真理之神在你身上的奇妙工作?有甚麼改變?
2.  嘗試每次當你劃十字聖號或誦唸聖三光榮經時,多感受這三位一體的天主如何與你同在。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5 月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聖神的恩賜與堅振聖事

今天是「五旬節」主日,教會在耶穌復活後的五十天慶祝「五旬節」,是為紀念聖神降臨之恩,亦提醒信徒聖神的降臨,推動了教會的誕生,也進入了耶穌逾越救世工程的收成期,信眾在呼求聖神及感謝真光的光照時,切記傳報喜訊的使命-就是要向不同種族、地方的人招手、聯合在基督的肢體內,邁向完滿。

在今天的讀經選篇及福音中都論及聖神。福音中,聖若望宗徒記載耶穌基督在復活當晚顯現給宗徒,遣發聖神,作為他們的護慰者,授予門徒赦免罪過的權柄,並派遣他們往普天下去。聖路加描述在耶穌升天後的首個五旬節,門徒聚集在樓房內,天父派遣聖神,藉風聲、火舌形象降臨在他們每個人身上,賜予門徒宣講的能力,使他們勇敢地出外宣講、為基督作見證。聖保祿宗徒申明聖神的德能轉化人心,讓人經驗與天主的親密關係,他強調各人領受的神恩不同,但都是為共同建樹基督的奧妙身體。

在這個聖神降臨的慶日,讓我們重溫聖神的恩賜與堅振聖事的果效。聖神就是天主的氣息,耶穌許下聖神的來臨,祂稱聖神為「護慰者」、導師、真理之神。我們在信經中宣認:聖神就是聖父和聖子所共發、同受我們欽崇和光榮的那一位。事實上,我們必須先受聖神的感動,才能認識、親近天主。

的確,當我們領受聖洗聖事時,由水及聖神獲得重生,藉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基督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成為天父的兒女,分享天主聖三的美善生命,蒙受洗禮的恩寵。堅振聖事是使聖洗的恩寵達到圓滿的聖事,因為在這聖事中,信徒接受傅油和領受天恩聖神的印記,好能肖似主基督,繼續祂的救世工程。

事實上,傅油具有圓滿的能力。「傅油」禮闡明了「基督徒」一詞的原意就是「受傅油者」。基督(希臘文 Christos)和默西亞(希伯來文 Messiah),意思都是「受傅者」,耶穌是以獨一無二的形式成了上主的受傅者,耶穌被聖神立為基督。(參教理 695)

在堅振聖事的儀式中,傅油的標記和聖神的印記彰顯了堅振聖事的重要。施行聖事所用的物料「油」象徵富裕、喜樂和健康。它潔淨和滋潤身體、也是治癒的標記。在聖事生活裡,「傅油」的意義更豐富,候洗者在洗禮前(成人是在考核禮中),先傅上「候洗聖油」,象徵淨化和強化。洗禮儀式後、在「堅振禮」中,傅以「聖化聖油」,這是祝聖和堅固信德的標記。在禮儀中,領受堅振的信徒接受了聖神的印記,表示那曾圓滿地停留在聖子耶穌身上的聖神(就是智慧和聰敏之神、超見和剛毅之神、明達和孝愛之神、及敬畏天主之神),藉著堅振傅油,也傾注在信徒身上,使他們充滿聖神的富饒,生命散發出「基督的馨香」(參教理 1294)。因此堅振聖事增潤了聖洗聖事帶來的恩寵:它使信徒札根在天主的父子關係裡、緊密地與基督結合、增添聖神的恩賜、與教會的連繫更趨完美。(參教理 1293 , 1303)

教會提醒信徒聖事的必要性。聖洗、堅振和感恩(聖體)聖事共同組成「基督徒入門聖事」,我們必須維護這三件聖事的一體性。因為「聖洗」使人脫離罪惡的奴役、「堅振」使人在聖神內度新生活、而感恩(聖體)聖事使我們在基督內共融合一。「因此,因著堅振聖事,信徒與教會更密切地連結起來,享受聖神的鼓勵,更有義務以言以行,去宣揚保衛信仰,作基督真實的見証人」。(參教會憲章  11)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確實見證「多元而合一」的教會,屹立二千年而不倒,這不正是聖神恩澤留長的證據嗎?教宗方濟各說:「天主今天依然把引導教會的權柄交託在聖神手中。聖神革新教會,不斷地超越局限,走得更遠。」的確,天主的噓氣,無遠弗屆,聖神活潑地臨在教會:沒有這位護慰者,我們就不能認識耶穌的訓誨、理解基督建立的教會、與謬誤的異端抗衡......因此我們應堅持不懈地祈求聖神的助佑,好能轉化頑固的心靈,帶來團結和共融,共同為福傳事業而努力。

生活反思/實踐
1.  天主派遣聖神作我們的「護慰者」,你有呼求聖神的習慣嗎?你願意真理之神進入心中,
     求洗淨污穢、好能認識基督、明白聖言嗎?
2.  聖保祿說:神恩各有不同,你感覺聖神在你身上的躍動嗎?你察覺到團體中弟兄姊妹們的
     神恩嗎?你願意和他們合作,分擔職務,共同為福傳事業而努力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5 月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耶穌升天

「耶穌升天」是基督信仰的當信道理,在主日彌撒中,我們頌唸信經,宣認:「祂升了天,坐在聖父的右邊」。「耶穌升天節」的讀經一,在主日讀經集的三年循環中都是宗 1:1-11;而今年的福音選讀則是路24:46-53;《路》和《宗》同樣是路加所寫的。《路》以耶穌升天結束,《宗》以耶穌升天作序幕,而兩者到是寫給德敖斐羅,並在《宗》提及「第一部書」(宗 1:1;路 1:1),可見《宗》是《路》的延續。儘管如此,兩本書對「耶穌升天」的記載也有差別。依據《路》24 章,耶穌升天是在祂復活當日發生的,但《宗》卻指出耶穌復活後過了四十天才升天(宗 1:3)。怎樣解釋這個差別?聖經學者提出兩個角度來認識「耶穌升天」的道理:「本質上的升天」和「可見的升天」(神學辭典 433)。

「本質上的升天」與復活奧蹟是分不開的。「升天」不是一個上升高空的旅程;「升天」以及「坐在聖父的右邊」的真正意思是指:整個耶穌基督受舉揚,完全進入天主的領域,分享天主的尊榮。復活的基督對前往厄瑪烏的門徒所說的話很有啟示性:「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才進入祂的光榮嗎?」(路24:26)。復活與升天構成「進入光榮」的同一過程。因此,「本質上的升天」,即「基督受舉揚」,是在復活當天便發生的。

至於「可見的升天」,《宗》說基督復活後「四十天」(宗 1:3),又說「多日」(宗 13:31),可見「四十天」是一個大概的數字,重要的是指基督復活後顯現了一段日子,表示「救恩」與「啟示」的歷史向度。「升天」表示復活的基督與門徒在世上以這個形式的相遇結束;祂在最後的顯現時,向門徒道別,並開始以新的方式臨在於教會內:即藉著恩許的聖神(路 24:49;宗 1:4-5),以及門徒舉行分餅禮時(路 24:35)臨在,即我們在感恩(聖體)聖事中與基督結合。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有密切的關係;耶穌升天前的一段話,也是與聖神降臨有關的(路 24:49;宗 1:8)。

讀經二提到,基督必須經過苦難,才能進入光榮;天父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坐在祂右邊,超乎一切權能者及一切名號之上(弗 1:20-22)。讓我們齊聲向基督──宇宙的偉大君王──鼓掌歡騰、歌頌讚揚(詠 47)!「坐在聖父的右邊」是指天主性的光榮和尊位,是指默西亞神國的揭幕,實現了達尼爾先知有關人子的神視:「祂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達 7:14)(教理 663, 664)。

弗 1:22-23繼續說:「使祂在教會內作至上的元首,這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由此可見耶穌升天對於教會有重大的意義。「救恩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舊約以色列民歷史、耶穌基督事蹟、教會。「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是第三階段──教會──的肇始。耶穌升天前,交付給門徒宣講和見證的使命,並許下聖神,作為教會傳教的原動力(路 24:46-51;宗 1:8-9)。耶穌升天之後,祂是藉著聖神,並透過教會舉行的禮儀,以及門徒的宣講和見證,繼續臨現於世界。

今天的讀經二亦可以選讀《希伯來書》,這裡指出耶穌基督是新而永久盟約的唯一司祭:「基督進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現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轉求」(希 9:24),祂是「掌管天主家庭的偉大司祭」(希10:21)。耶穌基督既進入了天上的聖殿,便以中保身分不斷為我們轉求,以確保聖神源源不絕地傾注在我們身上。(教理 662, 667)

我們藉著聖洗,已經同基督同死、同復活。耶穌升天,祂已進入天主的神聖領域,並將來從那裡再次降來;但在此期間,人的肉眼不再看得見祂。既然基督──教會的頭,先我們抵達天父的榮耀王國,我們作為祂的肢體,是懷著將有一天會與基督永遠相處的希望而生活的!(教理665, 666)

生活反思/實踐
每次參與彌撒,我們都齊聲歡呼信德的奧蹟:「基督,我們傳報祢的聖死,我們歌頌祢的復活,我們期待祢光榮地來臨。」讓我們回憶自己信仰的經過,並感謝天主,因為祂帶領我們認識祂並愛祂,使我們得以參與基督的逾越奧蹟,得享主內的新生命,並擁有永享天國福樂的希望。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