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主基督的平安

教宗聖若望廿三世 1963年 4月 11日,發表《和平於世》通諭  (Peace  in  Terris),強調以和平與國家平等、合作、互信取代軍備競賽;强調人性的尊嚴和自由,以正義和真正的和平為基礎,謀取人類公益。

世上的和平,是要求要對人性生命的尊重和成長 (CCC2312,2313),並非單純地指沒有戰爭,或敵對雙方武力上的均衡,而是「秩序的平靜」(聖奧思定),「正義的果實」(依卅二.17)以及愛德的成果。在世界上和平要求公平的分配和個人財產的保護 (CCC2317),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交流,尊重個人和民族的尊嚴、正義和兄弟友愛情誼的具體專注。和平於世是各時代所有人都最為渴求之事,只有謹守上主所訂立的秩序 (CCC2314),才能牢固地在世間實現和平。

本主日的第一篇讀經記載初期宗徒團體發生了一些爭論。皈化的猶太人仍守梅瑟法律,以致認為皈化的外邦人也應接受割損禮。於是宗徒和長老們就開會討論此事。辯論多時之後,伯多祿以他本人的經驗作證說天主只憑外邦人的信德,而不以割損為得救的條件 (參宗15:8)。這次會議告訴我們一個達至共識的過程,亦使教會在爭議過後達到團體內的平安。正如教宗在《和平於世》通諭中闡述:衝突不應靠訴諸武力來解决,而是應該靠談判。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 2013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中鼓勵所有人肩負起締造和平的重任 (CCC2309),内容從人出發,涉及人内在和外在的和平,進而也强調人類的基本權利 (CCC2306)。常言說,「平安是福」,在生活中沒有平安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普遍人都渴望能夠得到平安。外在的平安,即指平安無事,沒有什麼苦難、煩擾、爭拗、危險;而內在的,乃指心裡的平靜、安穩、無憂、非常釋放、舒暢。

兩位教宗的訊息及天主教對和平的理解皆源於耶穌的臨別贈言:「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 (若 14:27 ) 這平安是主耶穌的辭別,也是他給門徒的一份禮物;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祝福語,而是他承諾持續的臨在,就如他所指「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

基督所說的平安 (SHALOM),絕非世界所能給予的,而是聖經中指人與自己、人與宇宙、人與團體、及人與天主的和諧,彼此的共融合一。所以這一份共融,是整個感恩祭的核心,維繫著我們彼此間的團結。當主祭邀請參禮者互祝平安時,絕非是朋友間的問好時候,也不是說歡迎話或到處握手談笑的時間,「互祝平安」是誠心祈禱祝福的時刻,我們衷心渴望並願意這份和諧共融在領受主的體血時更完滿地呈現。

主耶穌宣講「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瑪五.9),祂向每一個人要求心靈的平安,讓我們放下憤怒及仇恨,全心信靠天主,盡力作個締造和平的人,正如一首本地教會耳熟能詳的歌詠所道:「平安極珍貴,注心中滿平靜。平安極珍貴,靠天主的眷顧,能教我變換,盡力作肇造和平人。平安是福氣,載於心更莫辭。」

生活反思/實踐
1.  在感恩祭互祝平安的環節中,我是否只是慣性地點頭?
2.  我們被召作締造和平的人,試想想在堂區內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