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教理主題:主禱文 —— 全部福音的撮要

今天舊約的讀經講述亞巴郎送上主前行,上主忍不住將心中要消滅索多瑪和哈摩辣的計劃披露出來。於是亞巴郎便走近上主,進行了一番親密坦誠的對話。亞巴郎與天主同行,使人聯想到在創世之初,亞當本與天主有密切的關係,然而因為他犯了罪,傷害了與天主之間的友誼,失去了恩寵。如今,亞巴郎卻因著天主的誠信和眷愛,得以在天主面前行走,與祂談話,甚至向祂進言。在中東的文化裡,人們十分重視同族與血緣的關係,認為彼此有照顧對方的道義和責任。亞巴郎為索多瑪城的人求情,不只因為侄兒一家住在城中;作為人類的一份子,他也不願見死不救。天主與亞巴郎的關係亦好像恩主與恩客,恩主有本份給恩客提供保護和幫助。亞巴郎多少用了這種心態向天主祈求,他知道自己在上主面前微不足道,但仍戰戰競競地與上主討價還價,因為他心底裡看透上主的仁慈,並認為祂的公義是不會容許義人與惡人一同被消滅的。教會往往以亞巴郎作為一個祈禱的楷模,不只顧自己的事,也顧及別人的事,並為別人轉求。聖詠 138 則表現出祈禱的另一個重要元素 —— 感謝天主俯聽人的禱告,並在困難中出手拯救。

在耶穌年代,教導跟隨者祈禱是「辣比」(師傅)的責任,而每位辣比的祈禱因有其獨特之處,往往令他這個團體聚在一起時,更容易被認出來。耶穌教導的主禱文,一開始便與眾不同,因為他教人稱天主為「父」。如此一來,每次我們唸這禱文時,便意識到天主與自己不僅是神人之間的關係,也因著耶穌的緣故,已昇華至一種猶如有血緣的父子關係。就連福音中的第二個比喻 (路11:11-13),也充滿了父子之情。至於第一個比喻 (路11:5-8) 則為提醒祈禱的人不要怕麻煩,堅持到最後時,天主還是會將所需的一切賜給我們。讀經二的哥羅森人書告訴我們因著在基督內的聖洗,天主已將我們的過犯,一筆勾銷。這令我們想到舊約時代亞巴郎只能以說客身份替人向天主求情;新約一到,我們便可與基督一同生活,同呼天主為父,成為祂的義子。

聖師戴都良說:「主禱文是全部福音的撮要」,究竟這句話如何了解?當耶穌說「諸凡梅瑟法律、先知並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都必須應驗」時(路 24:44),所指的就是全部聖經都要在他內實現了。「福音就是這喜訊。山中聖訓是首次宣講這喜訊的撮要。而主禱文是這宣講的中心......主所留給我們這禱文的各項祈求變得清楚易明......山中聖訓是生活之道,主禱文是祈禱。在這二者之中,上主的神以新的方式推動我們內心的願望,這內在的推動,使我們的生活生氣勃勃。有關這新生活,耶穌以祂的說話訓示我們,並教導我們以祈禱求取新生活。我們在基督內的生活是否正直,全在於祈求的是否正當。」(參《教理》2763-2764)。此外,主禱文不單是聖經的中心,它也是教會最卓越的祈禱。在教會所有禮儀傳統中,它是日課主要時辰的構成部分。在聖洗和堅振聖事中,領受者學習以天父必會垂允的唯一聖言呼求祂,以獲得天主的生命 (參《教理》2768-2769) 。在感恩祭中,它安置在感恩經及領聖體之間誦唸,以綜合呼求聖神禱詞所表達的一切需要及轉求,對主的救恩,尤其是天上神糧的期盼 (參《教理》2770-2772)。

總而言之,主禱文為基督徒的生活做了個簡單的撮要。基督徒因著聖神的德能,能稱天主為父;在這種父子關係之中,我們要全心仰賴上主,相信祂的照管,祈求祂的幫助,尤其是在凶惡和誘惑中。我們也要分担基督傳揚福音的使命,使天國早日臨現人間。

生活反思/實踐:
1.  主禱文即是「天主經」。你每天唸「天主經」多少遍?通常什麼時候會誦唸?誦唸時有什麼感覺嗎?
2.「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你做得到嗎?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
2016 年 7 月